Historical geography
TOC and abstracts of the latest issu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(历史研究 2015:5)
《历史研究》2015年第5期目录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12月08日
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please see here.
中共领导层对华北游击战场的战略运筹与布局
摘要:与在日军攻势下被动形成的正面战场不同,敌后战场的出现完全是中共及其军队主动开辟的结果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层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,精心谋划华北游击战争的战略布局,指挥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敌后,在广阔的华北山地和平原地带实施战略展开,一面配合国民党军的正面防御作战,有力袭扰和打击侵华日军;一面广泛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,建立起支持长期抗战的主要战略支点。华北地区广大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,把战争引向持久战的方向,为夺取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。中共领导层对华北游击战争布局的谋划与实施,是从实践层面对“保存自己、消灭敌人”这一战争指导根本原则的最好诠释。
关键词:中共 八路军 敌后战场 游击战 根据地
作者于化民,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。北京 100006
Shen Dengmiao (沈登苗) on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hinese historical, social, cultural geography
对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地理不同看法
沈登苗
来源:明清史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号2015-10-21
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please see here.
小编有话说:“民科”vs“学院派”常常会成为网上论战的导火索。如果说上文张伟然老师对历史文化地理的思考是“学院派”的叙述的话,那么这篇文章则是“民科”沈登苗先生对历史文化地理的不同看法。大家会站在哪一边呢?
葛剑雄、华林甫先生的《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》(《历史研究》2002年第3期,以下简称《研究》,该文涉及的论著、论点不再另注出处),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上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历程,展示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,读后使人大开眼界,启发良多。然令人略感遗憾的是,《研究》第二部分“历史人文地理研究”中的第六节“历史社会文化地理研究”论述篇幅过于单薄、回顾时段过于简短、择取内容过于集中、推介研究人员过于专业,以致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成果。笔者不揣冒昧,欲对此作一补充,并就20世纪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特征、成果评估、学术主张、发展趋向等略陈管见,以求教于行家。
《研究》全文约4.5万字,除去首、尾,正文3.5万字,涉及研究人员200多人、论著400多篇(部)(以下“部”字省略)。介绍历史社会文化地理部分约0.24万字,提到作者27人、论著35篇,分别约占正文的1/15、研究人员的1/10和文章篇数的1/13,信息量在历史人文地理的七个分支中处于平均值。作者之所以作如此安排,基于该分支“起步较晚,成果也不算最多”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Article on the KMT’s border policy in relation to its nationalism (related to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geography, esp. of the border areas)
国族主义的话语建构与边疆整合(1928-1949)
常安
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,面临的形势较之北洋政府时期更为严峻: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仅仅三年后,就爆发了“九一八事变”,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空前挑战,边疆局势也愈加恶化。在这种情况下,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更多地奉行的是一种淡化族裔观念、强调“中华民族是一个”的国族主义话语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Research by Lü Wenli (吕文利) on the ancient ideology of “All under Heaven” and its institutionalization
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
吕文利
来源: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2015年6月6日
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please see here.
【文章来源】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》2013年第3期。
【基金项目】 本文为2013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创新项目“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”之阶段性成果。
【文章摘要】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有限疆域的观念,经过历代儒者根据不同时代的需要不断建构,以“天下观”为体,以“大一统”和“夷夏”观为硬币之两面的意识形态被建构起来。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指引下,祭祀制度、礼法制度以及施之于边疆的官僚制度被建立并完善起来,在观念上和实效支配上达到“天下归一”。这种诞生于中国相对封闭地理空间上的天下观念,不但促成了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广阔的统一国家,而且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内敛、保守的民族性格。
【关键词】 天下观 意识形态 制度实践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Historian Zhang Yongjun (章永俊) on the rise of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border areas 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
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
【提要】时局变动与经学变动,是对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兴起原因的简要概括。该研究的兴起,首先与国际局势重大变动密切相关。其次就国内社会环境变化来说,一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士人关注边疆问题;二是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失误激发了这类研究;三是清政府在边疆问题上麻木昏聩与无知,促使有为的士大夫更为关注边疆的研究。再次在学术根源上,主要有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潮与边疆史地的学术积累。此外,西学东传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学术因素,对嘉道之际的边疆史地研究也产生了尤为明显的影响。
【关键词】嘉道之际;中国边疆史地研究;兴起背景
【作者简介】章永俊,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。
【文章来源】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14年第4期。
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.
Historian Ge Jianxiong (葛剑雄)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geography
创新与求实:历史地理学发展之道
葛剑雄
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ff.